所谓高绩效文化,其核心价值观必然是围绕追求优秀绩效,直观呈现就是关键指标设置。东方国际以绩效目标形成经营“指南针”,鼓励全员挑战自我,追求卓越。
指标体系更加突出“导向性”。东方国际坚持“公司战略导向哪、绩效考核就指向哪”,持续深化“效益+规模+可持续发展”的复合型业绩考核指标体系,同时划定“亏损项目重罚”红线。在指标设置上,进一步突出人均营收、人均利润、人均劳动生产率等人均业绩指标,全面推行人均指标部门间横向评比插值计分,引导各业务单元“赛马”竞争。
指标内容更加凸显“差异性”:
1. 针对经理层成员,业绩考核指标既强调“一岗双责”、风险防控“共性”,又根据分工不同体现生产经营业绩、年度重点任务“个性”;
2. 针对业务单元,根据其履约任务、在手合同、收尾攻关等不同阶段性重点任务,分别加强履约指标、新生效合同、收尾质量等考核内容;
3. 针对培育企业,“一企一策”设置差异化考核指标,如对业务类企业注重规模和效益的考核,鼓励“外延式”增长,对设计类企业注重设计咨询能力、行业影响力等,引导“内涵式”增长。
指标数值更加体现“挑战性”。以公司年度目标为基准量身定制“摸高指标”:
1. 经理层成员业绩指标按120%-140%分解
2. 业务单元业绩指标则按120%以上分解下达
3. 针对培育企业,其关键业绩指标按年度增长150%以上设置,以“高目标、高绩效”形式鼓励全员积极“挑战”。
契约化管理,“按业绩算薪酬”。以契约定责赋权明利,经理层成员一人一岗签订《任期契约书》《任期业绩考核责任书》《年度业绩考核责任书》,明确业绩薪酬目标,实现“按业绩算薪酬”。全体干部员工签订《岗位合同》《年度岗位目标书》,明确考核规则。
资源配置“市场化”:
1. 部门层面,对新市场、新业务、新模式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业务单元予以更大政策、人才支持,业绩考核末位的业务单元或被撤销。
2. 职工层面,制定《员工内部流动管理办法》,促进员工岗位“双向选择”,形成内部“人才市场”打破流动壁垒,实现“岗得其人、人适其岗”,有效保障重大关键项目及重点岗位用人需求,年均人员内部流动比例超6%。
薪酬兑现,以“较真逗硬”为准绳。既奖励“全能冠军”,也奖励“单项冠军”,对业务单元中营收规模最大、人均利润最高、单个合同金额最高的部门,以及取得超额利润的合同项目予以专项重奖,对触碰“盈利导向”红线的则予以重罚。对培育企业中业绩增长突出的,予以专项奖励及工资总额和用工总量倾斜。以业绩为标尺,东方国际内年度考核最优和最差部门的人均绩效奖励相差达3倍以上,中层领导人员绩效薪酬差距最高达到5倍,全员绩效薪酬差异化系数更是达到1.48。
岗位竞争,以“优胜劣汰”为法则。坚持以业绩为“选人用人”重要标准之一,开展中层领导人员“起立再坐下”,选拔任用长期奋战一线、业绩表现突出的优秀人才,竞争上岗和不合格退出成为“常态”,2021年中层领导人员退出比例达29%。根据业绩考核结果调整干部员工岗次档级,通过待岗、内退、协商解除等方式实现末等调整和不适应退出,年度考核末两档人员占比达到7%。
职业发展,以“绩效为先”为路径。建立以“绩效”为重要参考依据的职工价值认同体系和成长通道,在专业职务的评聘中要求绩效考评优秀,工作业绩突出,并设置“所在部门业绩考核是否末位”和“个人参与项目是否亏损”两条红线。以制度明确年度绩效考评等级“B级”以上职工,方可参加年度公司及以上等级先进荣誉评选,各类培训机会也向绩优者倾斜,若职工所在部门亏损或个人绩效考评等级低于“B级”,则不向其发放自学成才奖励。
- 加群专用
- 加入专属土木工程群
-
- 微信公众号
- 关注每天分享工程资料
-